梅博士現為香港作曲家聯會主席、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理事,世界揚琴樂團藝術總監、香港藝術發展局音樂界別審批員、香港揚琴總會顧問、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音樂課程榮譽顧問、天馬合唱團、家長合唱團榮譽顧問、香港口琴協會榮譽駐團作曲家,亦多次為亞太口琴節、世界口琴節及香港鼓樂節擔任榮譽評審。曾為著名演藝團體和國際音樂重要盛會委約創作多首作品,並策劃及創作多場大型跨媒體音樂匯演作品。2020 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第十四屆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家年獎; 2018年因其音樂成就獲頒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「傑出傳理人獎」。早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音樂系,獲頒哲學博士和碩士;亦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電影系。
現為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助理教授、香港作曲家聯會副主席、香港音樂教育家協會副會長、國際音樂教育協會學校音樂及教師教育委員會成員、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藝能發展資助計劃專業顧問、教育局更新音樂科課程指引專責委員會成員、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科目委員會成員、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場地伙伴計劃委員會成員。其作品以融合東西方元素為創作目標,曾於國際現代音樂節(ISCM)、亞洲作曲家同盟音樂節(ACL)等知名音樂節演出,亦獲多間國際音樂機構錄音及出版,同時獲頒多項國際發明及創意大獎。早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、香港大學、香港教育大學及香港演藝學院,獲音樂博士(作曲)、哲學碩士(作曲)、音樂教育(榮譽)學士及演藝專業文憑(電子音樂)學位。
現為香港作曲家聯會理事及秘書,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、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、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、伯樂音樂學院古典音樂系 ,亦曾任英國CoMA新音樂作曲大師班、新加坡華樂團工作坊和Nexus Ensemble的駐團作曲家 。其作品曾在歐洲、美國和亞洲國家的各主要音樂節上發表,如中國北京現代音樂節、斯洛文尼亞ISCM世界音樂日、芬蘭西貝流士150週年慶典及克羅地亞薩格勒布音樂雙年展等,亦曾獲多項美國、保加利亞、波蘭、新加坡、芬蘭等地的國際大獎。而樂譜亦曾獲德國Universal Edition scodo、法國BabelScores和英國Trübcher Music Editions等國際出版商發行。早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,獲頒音樂博士(作曲)學位。
現為香港作曲家聯會理事、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,任教於聖方濟各大學,曾以訪問學者身份赴美國南佛羅里達州大學交流。其作品多次在塞爾維亞、巴西、香港、溫哥華、美國等多個國際音樂節發表,亦曾在美國、泰國、香港等不同國際徵譜比賽中獲勝。作品獲第22屆CASH金帆音樂獎「最佳青年作曲家正統音樂作品」、2021「敦煌獎」中國民族室內樂新作品展評活動中贏得金獎第一名(同類樂器組合作品)、2018年獲得紀大衛創作獎及觀眾投票獎、2017年獲「敦煌獎」琵琶獨奏重奏新作品展評銀獎。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,獲音樂博士(作曲)學位。
現為香港作曲家聯會及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。其作品多次在台北國際合唱大賽、亞洲作曲家聯盟亞洲音樂節(日本東京)、亞洲文化殿堂一週年紀念(南韓光州)等國際音樂節發表,並曾接受香港中樂團、香港管樂協會專業導師管樂團、香港創樂團、東風合奏團(日本)、Juventas New Music Ensemble(美國波士頓)、Ensemble Mise-en(美國紐約)等機構委作創作。曾獲2019年第十五屆泰國國際作曲比賽Rapee Sagarik作曲獎、莫斯科國立音樂學院New Classics國際青年作曲家比賽入圍決賽十強、2015年音樂新一代冠軍及紀大衛作曲獎。其作品曾獲美國華盛頓Alea Publishing and Recording出版。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,獲頒音樂博士(作曲)學位。
現為香港演藝學院兼職講師、樂樂國樂團客席首席,亦任教於香港教育大學、香港音樂專科學院,曾任香港中樂團二胡、高胡、板胡、京胡、墜胡演奏家。1985年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民樂系,並於1986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。1988 年憑女高音獨唱曲《田園小詩》獲得「中國八十年代藝術歌曲創作比賽」銀獎。其創作的多首聲樂作品被上海音樂學院圖書館收藏,並選作聲樂系教材。1991年移居香港後,亦曾為香港中樂團委約創作及改編多首作品。其中大型中樂作品《新賽馬》和嗩吶、琵琶、京胡與樂隊作品《北京一夜》在香港中樂團的海內外巡演多次上演。在2006年香港中樂團「魏冠華的胡琴世界」大型音樂會中,分別為二胡獨奏《河南小曲》重新配器,為墜胡獨奏《誇山東》編配伴奏音樂,並獲委約創作及世界首演高胡與樂隊《心兒
現為香港演藝學院兼職講師、樂樂國樂團客席首席,亦任教於香港教育大學、香港音樂專科學院,曾任香港中樂團二胡、高胡、板胡、京胡、墜胡演奏家。1985年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民樂系,並於1986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。1988 年憑女高音獨唱曲《田園小詩》獲得「中國八十年代藝術歌曲創作比賽」銀獎。其創作的多首聲樂作品被上海音樂學院圖書館收藏,並選作聲樂系教材。1991年移居香港後,亦曾為香港中樂團委約創作及改編多首作品。其中大型中樂作品《新賽馬》和嗩吶、琵琶、京胡與樂隊作品《北京一夜》在香港中樂團的海內外巡演多次上演。在2006年香港中樂團「魏冠華的胡琴世界」大型音樂會中,分別為二胡獨奏《河南小曲》重新配器,為墜胡獨奏《誇山東》編配伴奏音樂,並獲委約創作及世界首演高胡與樂隊《心兒醉了》,演奏版本於2009年獲香港中樂團發行CD/DVD。其《新賽馬》於2015年改編為嗩吶與胡琴重奏版本在「中樂時光機」中壓軸演出。2018年創作的胡琴組曲《大地之歌》在「弦中有你—胡琴弦說 3」音樂會中世界首演,亦廣獲好評。
現為香港演藝學院兼職講師、香港天籟敦煌樂團藝術總監及駐圑作曲家。曾獲李子文創意獎、柏斯管樂創作獎等獎項。曾創作多媒體、室樂、管弦樂、粵語歌劇等不同類型的作品,先後獲香港藝術節、香港青年交響樂團、亞青樂集、Triozolla室樂團、玥琵琶室樂團委約創作,亦曾參與香港管弦樂團何鴻毅家族基金作曲家計劃2019/20、香港作曲家聯會聲影集2016。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獲頒音樂學士(作曲)學位及香港大學獲佛學研究碩士學位。
現為樂心中樂團駐團作曲家及火聲唱片作曲家及填詞人。作品曾於香港中樂團心樂集2016、香港作曲家聯會及香港作曲家聯會2015「音樂新一代」、美國Nief-Norf 2015音樂節中發表,並於2013 ACUVUE® NATURAL REMIX 比賽獲勝。曾結合電影、話劇、舞蹈及聲景藝術等不同媒體創作音樂作品,獲香港中樂團、龢鳴樂坊、香港現代音樂協會、香港創樂團、香港社區愛樂管弦樂團等多個組織委約創作。所創作的流行音樂亦常於電台廣播,並在iTunes、KKbox、OMusic等各音樂平台有售,同時是動人心弦、MaD創不同及台灣頑樂樂團的合作伙伴。畢業於香港大學音樂系,雙主修音樂與媒體及文化研究。
匯樂團駐團低音電結他手兼作曲家,曾任Ponte Singers及Ensemble Transience低音電結他手。熱衷於探索現代音樂、爵士樂、融合音樂、聲音藝術及裝置藝術的多形式創作。於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,主修作曲及電子音樂。2021年其作品《嚴冬中的期盼》獲香港作曲家聯會入選《音樂新一代》,獲竹韻小集世界首演。2022年透過現在音樂、不加鎖舞踊館、香港藝術中心的「聲音下寨」項目中以形體舞蹈、敲擊以及特製喇叭創作跨媒體表演。2023年其與伍昕靈、滕鎧晴聯合創作的人聲、塑料材料與電子形式作品在台灣C-LAB聲響藝術節中發表。